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化学工业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01 07:43:0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5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学工业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管理办法

化工部


化学工业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管理办法

1989年4月4日,化工部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化学工业部(简称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的考核和管理,做好化工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是化工部授权,可独立行使化工产品质量监督职责的质监人员。
第三条 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的考核、发证和管理工作由化工部生产综合司统一负责。
第四条 根据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需要,在从事化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质量监督检验、企业和实验室条件审查等监督工作的人员中发展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发给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证件。
第五条 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从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3年以上的工程师或从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5年以上的其他人员。
3.具有产品质量监督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技术、业务知识,熟悉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的有关法规,了解国内外产品质量监督和产品质量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能公正合理地解决化工产品质量监督中重大的技术和业务问题。
第六条 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考核发证工作程序是:由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填写《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审核表》(见附件,一式二份),报化工部生产综合司,经审查考核合格后,由化工部批准并发给《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证》。
第七条 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在国家、化工部、地方化工厅(局、公司)交办的任务内行使下列职责:
1.贯彻国家有关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方针、政策和法规。
2.参与或组织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实验室的技术条件进行审查。
3.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监督抽查。
4.对申报优质品,发放生产许可证产品、产品质量认证、国家级企业考核和产品质量分级等工作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和复查。
5.参与或组织对质量争议进行调查、调解,并提出处理意见。
6.依法对违反产品质量监督法规者给予批评、警告、限期改进等现场处理;对危及人身安全、健康和严重污染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产品(商品),制止出厂或销售。
第八条 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证件仅限于执行第七条规定的任务时使用,不得作它用,不得转让、涂改,如有遗失立即报告发证机关。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调离化工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应将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证件及时交还发证机关。
第九条 责成地方化工厅(局、公司),有关化工研究院所、化工部各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站)和有关地方化工质量监测站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进行日常管理。对工作成绩显著者,应给予表彰、奖励;对玩忽职守,违法乱纪造成重大损失者,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并收回证件;对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化工部生产综合司有权对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进行监督检查。凡工作质量差、不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的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进,直至撤销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员的资格,并通报有关单位。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化工部生产综合司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化工部产品质量监督原审核表
19 年 月 日
┏━━━━━┳━━━━━┳━┳━━━━┳━┳━━━━━┳━┳━━━━┳━━━━━━┓
┃姓 名 ┃ ┃性┃ ┃年┃ ┃民┃ ┃ ┃
┃ ┃ ┃别┃ ┃龄┃ ┃族┃ ┃ 像 ┃
┣━━━━━╋━━┳━━┻━╋━━━━┻━╋━━━━┳┻━┻━━━━┫ ┃
┃政治面貌 ┃ ┃文化程度┃ ┃ 专 业 ┃ ┃ ┃
┣━━━━━╋━━┻━━━━┻━┳━━━━┻━┳━━┻━━━━━━━┫ 片 ┃
┃职 务 ┃ ┃ 技术职称 ┃ ┃ ┃
┣━━━━━╋━━━━━━━━━╋━━━━━┳┻━━━━━━┳━━━╋━━━━━━┫
┃工作单位 ┃ ┃单位地址 ┃ ┃电话 ┃ ┃
┣━━━━━╋━━━━━━━━━┻━━━━━┻━━━━━━━┻━━━┻━━━━━━┫
┃ 工 ┃ ┃
┃ 作 ┃ ┃
┃ 简 ┃ ┃
┃ 历 ┃ ┃
┃ ┃ ┃
┣━━━━━╋━━━━━━━━━━━━━━┳━━━━━━┳━━━━━━━━━━━━┫
┃ 从事产品 ┃ ┃何时何地经过┃ ┃
┃ 质量监督 ┃ ┃何种培训 ┃ ┃
┃ 工作时间 ┃ ┃ ┃ ┃
┃ ┃ ┃ ┃ ┃
┣━━━━━╋━━━━━━━━━━━━━━╋━━━━━━╋━━━━━━━━━━━━┫
┃ 本单位 ┃ ┃主管部门意见┃ ┃
┃ 意 见 ┃ ┃ ┃ ┃
┃ ┃ ┃ ┃ ┃
┣━━━━━╋━━━━━━━━━━━━━━┻━━━━━━┻━━━━━━━━━━━━┫
┃ 发证部门 ┃ ┃
┃ 意见 ┃ ┃
┃ ┃ ┃
┃ ┃ ┃
┗━━━━━┻━━━━━━━━━━━━━━━━━━━━━━━━━━━━━━━━━━┛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政策研究重点》的通知

中国地震局


关于印发《中国地震局“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政策研究重点》的通知

中震发办〔2006〕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对我局“十一五”期间政策研究工作的指导,全面推进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工作的开展,现将《中国地震局“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政策研究重点》印发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把政策研究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加强政策研究工作是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政策研究工作在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政策研究工作的领导。要把政策研究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统一安排,明确责任部门,配备相应人员,落实研究经费,提供必要条件,加大推进政策研究工作力度。要围绕“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政策研究重点,结合我局“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工作实际,广泛动员,集思广益,积极探索防震减灾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新情况的应对策略和政策性措施。

二、加强组织协调,逐步建立健全政策研究工作网络。地震系统的政策研究涉及防震减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地震系统上下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局办公室(政策研究室)负责地震系统政策研究的组织协调。局机关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政策研究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关注和指导各省局、直属单位开展政策研究,从总体上把握住政策研究的重点。各省局、直属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研究,认真研究解决在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各省局还要组织好市县地震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要充分发挥客座和特约研究员的作用,邀请地震系统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尽快形成以局机关各部门为主、地震系统上下参加、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研究工作体系。

三、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适应政策研究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局机关各部门政策研究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切实推进局机关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建立地震系统政策研究年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政策研究工作研讨会,结合当年的中心工作,确定研讨主题,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和研讨,并对政策研究重点的进展进行评估。三是要开展政策研究咨询工作。设立地震系统政策咨询专家库,聘请地震系统内外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同志,为重大政策的制定和重大决策以及“十一五”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开展优秀调研报告、优秀政策研究成果评选活动等形式,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鼓励地震系统上下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政策研究。

四、加强交流研讨,做好政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要通过年度研讨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政策研究成果交流,相互借鉴,实现成果共享。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政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研究成果要在政策制定中加以吸取,在制度建设上加以借鉴,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发展,能及时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战略、规划、政策和工作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年底要将政策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报送局办公室(政策研究室),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报送。

特此通知

二○○六年十月十八日

中国地震局“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政策研究重点
(2006年10月16日)

一、今后一个时期总体思路

防震减灾政策研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事业发展为准则,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四个面向”,把服务决策作为防震减灾政策研究的根本要求,把解决难题作为防震减灾政策研究的主攻方向,把应用实践作为防震减灾政策研究的主要措施,正确把握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认真研究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解决地震部门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防震减灾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向和切入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意见和建议。要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切实发挥研究成果在服务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任务

围绕防震减灾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变化对防震减灾的需求,对防震减灾事业进行跨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研究,认真分析事业发展现状,找准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事业发展方向、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加强政策研究队伍建设,探索政策研究工作新机制,积极推进政策研究,围绕“十一五”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综合性调研,跟踪重要决策、重点工作实施情况,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和政策性建议,提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对策及政策建议。开展工作交流,跟踪国内外防震减灾动态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

三、重点内容

(一)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入研究国内外防震减灾发展现状和趋势,准确把握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认真分析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未来防震减灾肩负的历史责任,科学归纳防震减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
通过对防震减灾总目标的深入分析,提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地震救灾恢复能力、地震科技创新能力、防震减灾依法行政能力的建设要求,研究制定其评价指标体系。

(三)防震减灾事业总体布局研究。
开展防震减灾区域发展研究,科学规划防震减灾工作的全国布局;针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调研,提出完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的政策建议;加强综合防震减灾问题的研究,提出开拓防震减灾工作领域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四)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在国家相关领域中作用的战略研究,分析研究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是防震减灾工作在国家安全、城市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前景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五)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策和政策研究。
按照防震减灾“面向社会”的要求,加强地震部门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研究,提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对策及政策。开展地震监测台网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研究落实地震监测环境条例的政策与措施。对我国水库地震监测现状开展调查,对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运行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水库地震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对新时期“群测群防”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对策与建议;对大城市和城市群震灾综合防御现状开展调查,对大城市和城市群地震区划、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抗震设防、应急避险场所和设施、社区志愿者、社区防震减灾宣传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民居抗震工作管理、技术推广与服务、财政金融政策建议;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展地震灾情监测评估、地震紧急救援联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政策和策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六)防震减灾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
开展地震系统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机构“三定”中涉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以及新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下地震应急管理体制研究,找准地震部门在国家管理体制中的定位;围绕加强政府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开展地震部门机构“三定”预研究,掌握政府深化改革走向,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政策研究,提出完善地震管理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非盈利组织扶持政策研究,提出引导和促进非盈利性组织在地震预测、预防、救助、宣传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七)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政策问题研究。
分析研究防震减灾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总结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技创新需求分析,提出相应的创新战略目标、创新重点任务、创新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建议。

(八)防震减灾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结合防震减灾队伍建设,在深入分析防震减灾人才资源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明确防震减灾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九)市场经济条件下拓展防震减灾事业财政支持的途径研究。
探讨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提出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对防震减灾工作支持的政策建议;对建立巨大地震灾害的保险制度开展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十)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基础性工作。
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减灾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国内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减灾国际合作领域以及国外减轻地震灾害的动向开展跟踪研究,建立政策研究资料数据库。

在上述各项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前瞻性的政策研究,形成一定规模的政策研究储备,为事业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铜川市燃气输配管网工程资金筹集办法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铜川市燃气输配管网工程资金筹集办法

(1995年3月28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快我市燃气城市输配工程建设步伐,落实工程建设和资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煤气事业的报告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资金的征集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谁出资,谁受益,早出资,早享用,合理负担的原则。
第三条 为加强对气化工程建设资金征集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市气化工程建设资金筹资办公室(简称筹集办)。筹集办受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气化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
第四条 本市城市燃气气化区域,分为城关区、三里洞区、五里铺区、七里铺区、十里铺区、川口区、黄堡区、耀县区及以后发展的新区。燃气用户为上述区域内具备安装使用燃气管道设施的所有单位和居民住户。
第五条 凡在本市气化范围内,具备安装气化设施条件的工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医院、商业、服务业、部队、铁路、居民住户和个体经营户均应承担燃气输配管网系统设施的建设费(以下简称为输配费)和庭院、户内管道设施的安装费(以下简称为初装费)。
输配费的使用范围包括:城市门站、高中压管网、高中压调压计量站、区域调压站、远动系统、通讯系统、储配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阴极保护站、后勤辅助工程等建设费用。
初装费的使用范围包括:中压支线、调压箱、低压干支线、庭院管道、引入管、室内管道直至灶前的用气计量表等工程设备费用。
第六条 输配费和初装费的征集标准是:
(一)输配费:
1、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房屋,均按实际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征收20元,由建设单位负担。
2、凡在建、已建成和已使用的住宅房屋,按户计算,每户征收800元,由住户职工所在单位负担,个体户和已取得完全产权者由住户自行负担。
3、工业生产用气,按日需最大用气量计算,每立方 米征收300元。
4、商业、服务业单位用气,按最大日需用气量计算,每立方米征收500元。
5、机关、部队和事业单位的生活用气,按最大日需用气量计算,每立方米征收250元。
单位生活用气是指职工食堂、学生食堂、开水炉、浴室等集体福利设施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开办的工厂、第三产业等生产经营性质的用气收费标准依类按工业或商业营业性用户标准执行。
以上最大日需用气量一律以供气合同核定数为准,征收的费用由用气单位负担。
(二)初装费:
凡缴纳过输配费的所有单位,居民和个人初装费一律从中压支线接口(含接口算起)直至用气设施前,包括专用调压器、计量器在内的全部设施建设工程费用,按施工图预算,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由用气单位或个人按工程付款办法缴付。
第七条 单位、居民缴纳的各项费用原则上应一次缴清。对于在九五年十二月底以前缴纳的用户,按标准收取;九六年元月一日以后缴纳的用户,根据市场情况相应提高收费标准。
第八条 新建、扩建住宅房屋,要在办理建审手续的同时,办理两项费用收缴手续,建设单位持筹集办出具的联系单到规划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九条 对于日用气量大于1500立方米的用户,必须在九五年十月底前至少缴纳两项费用总额的50%。
第十条 在气化范围内不按规定时限,缴纳两项费用的单位和用户,在气化工程设施建成以后,再申请用气的,一律按原收费标准加倍征收。
第十一条 已缴纳两项费用的用户,由于特殊原因,暂不能安装燃气设施的,以后安装时,不再增加费用。
第十二条 已缴纳的两项费用的用户在搬迁住址时,按民用燃气管理办法办理过户手续。
第十三条 气化工程实施后,供气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住户禁止使用其他燃料。其他燃料是指燃煤、燃油、液化石油气等。
第十四条 两项费用由筹资办存入“燃气工程建设专用帐户”,城市气化工程建成后形成的全部固定资产(至用户计量表)统一由市燃气总公司管理。
第十五条 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征收两项费用,收取的两项费用全部用于燃气输配工程建设,由财政、审计、银行等有关部门监督,专款专用,不得拆借和挪用。
第十六条 对于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者,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